3D掃描儀
挑戰(zhàn):為世界上古老的猶太教堂曼圖亞約柜制作高品質3D掃描,用于耶路撒冷的納漢意大利猶太藝術博物館訪客3D交互亭和虛擬網(wǎng)絡展。
解決方案:Artec Eva, Artec Studio, Autodesk Memento, Atangeo Balancer, Meshlab, Adobe Photoshop
成果:通過Artec Eva制作出一款細節(jié)豐富、效果出色的交互式3D模型,現(xiàn)在,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,博物館訪客都能近距離觀察與探索。
曼圖亞摩西五經(jīng)約柜是耶路撒冷納漢意大利猶太藝術博物館中珍貴、驚艷的展品之一。這款設計獨特的木制約柜是為了容納神圣的摩西五經(jīng)卷軸,于1543年由意大利曼圖亞優(yōu)秀的工匠制作而成,這款獨特的木質約柜還飾有原始鍍金雕刻,是世界上古老的約柜之一。它的風格與圣經(jīng)中耶路撒冷的圣殿風格相呼應,據(jù)說,該圣殿曾放置過Ark of the Covenant約柜。它的外形就像一座建筑,還有圓柱和柱頂?shù)冉ㄖ亍?/span>
建成至今,曼圖亞約柜經(jīng)歷了多次改造。最后一次是在二戰(zhàn)后,由于猶太人逐漸減少,約柜被運到耶路撒冷,并安放在目前的地點。之后,約柜進行了大面積翻新、維護和修復,使其恢復了您現(xiàn)在所見到的完好狀態(tài)。
然而,對于博物館線下和線上的參觀者來說,約柜的重要意義和特征等歷史信息幾乎未知。其大小和所處的位置不便近距離仔細研究,甚至視線范圍內的特征也無法品鑒。
約柜所處的曼圖亞Scola Grande猶太教堂。納漢博物館提供的20世紀初期照片。
2015年,納漢博物館發(fā)起了一個項目,旨在講述約柜在意大利猶太人生活中的故事、演變及歷史意義。Mantua in Jerusalem網(wǎng)站描繪了曼圖亞猶太社區(qū)的歷史、生活和文化,以及約柜對一代又一代人的重要影響。
正因如此,博物館決定開始進行一項雄心勃勃的項目– 3D掃描這個約柜,讓無論線上還是線下的參觀者都能全角度欣賞。
約柜光澤、對稱、有規(guī)律的圖案[Moshe Caine教授供圖]
由于約柜的大小、幾何以及紋理較為復雜,所以曼托瓦約柜的掃描面臨一些挑戰(zhàn):
· 約柜的位置——復雜,有不少表面,無法通過肉眼看到。此外,約柜靠近墻壁,幾乎沒有空間讓掃描設備工作,也無法將掃描儀放置在特定角度,來采集被擋住的區(qū)域。
· 紋理。約柜最早是木制的。不過現(xiàn)在整個表面都覆蓋了一層光滑反光的金箔,這對任何3D掃描儀而言都是很難捕獲的。掃描前涂抹消光粉末的做法,既不現(xiàn)實,也不允許。但即便涂了,約柜的表面效果也會大打折扣。
· 第三,約柜的位置情況復雜,圖案不斷重復,這就使多份掃描的對齊和融合變得更復雜。
· 最后,約柜尺寸(超過3米高)也加大了掃描難度。
評估其復雜性后,很明顯,要用強大的工具對約柜進行數(shù)字化處理,于是博物館找到了Artec 3D在特拉維夫的金牌合作商Caliber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s Ltd。當時Caliber的負責人Zvi Grinberg立即參與了這個項目。該項目與公司平時接手的技術工程CAD項目截然不同,他意識到該項目對專業(yè)能力提出了挑戰(zhàn),具備獨特的文化價值,他愿意免費承接這項工作。
用Artec Eva掃描儀掃描約柜[納漢博物館供圖]
仔細查看約柜后,Caliber團隊認為Artec Eva是適合該項目的掃描儀。這款結構輕巧的3D掃描儀被稱為“手持式掃描儀中的戰(zhàn)斗機”,擅長捕獲大中型物體,準確度高達0.1毫米,分辨率出色,黑色、反光表面也能勝任。此外,掃描儀質量輕巧,處理迅速,所以,如果需要在不理想的掃描環(huán)境中捕獲各種歷史文物、雕塑和古跡,不管是晴天戶外還是昏暗的博物館中,這款設備都很給力。
掃描流程
為了從零開始捕獲約柜,方便掃描團隊接觸約柜頂部,博物館內搭建了特殊的腳手架。Eva通常掃描中型物體,所以捕獲如此龐大的物體絕對是項挑戰(zhàn)。團隊三天花了15個小時完成掃描,隨后又花了幾小時對多個掃描進行對齊、清理、融合。整個過程總包含78次單獨掃描。最終模型超過700 MB,包含超過1600萬個多邊形。
約柜頂部掃描 [納漢博物館供圖]
“盡管約柜很大,但多虧它的紋理和幾何,我們第一次嘗試,Artec Eva就實現(xiàn)了良好的效果。掃描后,我們可以使用Artec Studio軟件在辦公室完成所有工作,不用返回進行其他掃描或修復。” Caliber Engineering首席執(zhí)行官Guy Engel說道。
Artec Studio中預覽效果 [納漢博物館供圖]
初始處理后,Caliber團隊在保持原始掃描品質的同時縮小了文件,并完善了3D模型以用于公開展覽。這時, Caliber把文件發(fā)送給耶路撒冷哈達薩學術學院攝影傳播系的Moshe Caine副教授。 Caine教授在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領域的3D掃描和攝影測量解決方案方面擁有豐富的知識和經(jīng)驗,他修改的約柜3D模型精美絕倫。
Caine教授的數(shù)據(jù)處理流程
Caine教授的掃描處理流程如下:
使用Autodesk(測試版)Memento軟件微調和清理網(wǎng)格的細小缺陷。
添加后墻和地板。由于約柜安裝在博物館墻上,因此無法掃描約柜的背面和底面。與其進行錯誤的渲染,不如通過計算機生成簡單的墻面和地板,再添加至模型。
紋理貼圖的圖像處理。盡管掃描階段做了細致的工作,但仍然存在一些小缺陷,約柜顏色的重建也不夠準確。隨后用DSLR尼康相機再次拍攝,并將校正后的表面融合到原始UV貼圖中。為此還測試了多種方法,包括:
· 在Meshlab中對柵格進行參數(shù)和紋理處理。
· 將貼圖導出為PSD(Photoshop)文件,在Photoshop中修正,然后重新導入并導出校正后的模型。
· 在Photoshop中打開OBJ文件并直接在紋理層上操作。結合上述技術,反復處理直到獲得滿意效果。
· 將真實約柜作為參照,使用Photoshop軟件在最終的紋理貼圖上進行顏色修正。
在掃描了幾十件歷史文物后,Caine教授詳細解釋了他在3D掃描和處理工作流程中所采用的方法:
“主要的一條建議(適用于3D掃描文化遺產(chǎn))就是:小心謹慎,不要著急。盡可能接近掃描對象。使用大量柔和光線。記住這句話:“輸入錯誤數(shù)據(jù),輸出錯誤數(shù)據(jù)。”要想最終效果好,前期的質量以及耐心也很重要。
Sketchfab上Caliber & Moshe Caine制作的曼圖亞約柜
Caine教授認真完成掃描處理后,最終模型被上傳到納漢博物館網(wǎng)站Mantua in Jerusalem,以供欣賞,這家博物館專門用于展覽曼圖亞猶太人的藝術。此外,約柜邊安裝了帶觸摸屏的信息亭,博物館參觀者可以從各個角度查看宏偉的歷史展品,放大縮小以檢查每個細節(jié),最重要的是,可以通過熱點立即查詢到歷史文物各個方面的相關信息。
大家對該模型的總體反饋還是相當積極和熱情的。根據(jù)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和Caine教授的說法,能夠近距離、全方位地探索約柜,大家都很高興。這是3D模型的魔力,2D圖像甚至是像曼圖亞約柜一樣的龐大對象通常無法與之相提并論。該項目形象生動地解釋了3D掃描技術如何改變我們的感知方式,以及如何保護文化遺產(chǎn)。
16世紀,曼圖亞猶太社區(qū)的公民和成員甚至都無法想象,他們的后代有一天可以看到猶太文化的標志性文物,哪怕已經(jīng)過了500年,他們還能足不出戶,360度近距離探索這件文物。